2月27日, 初春的慈城,绿意萌发。一场聚焦慢病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交流活动,在江北区慈城镇“修思院”展开。宁波市健康管理协会慢病康复服务分会名誉副会长刘家森、常务副会长、医学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委张东升等一行,走进会员单位修思(宁波)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慢性病防治创新路径、医企协同机制优化、健康产业项目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宁波市慢病康复事业注入新动能。
聚焦民生痛点 凝聚防治合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慢病患者超3亿,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在宁波,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破解防治资源分散、服务链条断层等难题?
“慢病防治需打破行业壁垒,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服务体系。”分会常务副会长、医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张东升主委在座谈会上表示。作为宁波慢病康复领域的行业组织,分会拟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医疗机构、科技企业、地方政府协同联动,此次走访正是深化合作的关键一步。张东升以糖尿病管理为例,分享了“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为患者定制动态治疗方案,并发症发生率下降21%。”他特别强调,慢性病管理需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而智能化工具的应用正让精准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跨界融合 探索服务新模式
座谈会上,跨界思维碰撞出火花。分会副会长、“修思院”总经理陈怀中介绍了《8号公园》产业园项目,提出“康养文旅融合”新构想,计划依托慈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医养生、生态疗愈等特色项目;慈城招商局代表则透露,将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慢病康复产业孵化。分会副会长、宁波山僖集团董事长赵桐、浙江奥比特生物科技总经理刘晶晶以及跨国公司美国凯丽产品品牌代表赫天爱等踊跃建言,建议建立区域慢病数据共享平台,制定康复服务标准化流程以及远程康复指导系统的试点成果等。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握指成拳方能破局。”分会名誉副会长、浙江奥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家森分享了在干细胞领域十七年深耕的甘苦,他表示,此次交流活动旨在加强医企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推动慢病相关产业的发展、创新与应用,为广大慢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他详细介绍了干细胞在慢性病康复产品方面的研发进展,介绍了令人震撼的“宁波国际运动康复中心”未来项目投资计划,他倡导凝聚科技人才,深耕前沿科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有效的康复解决方案,为宁波的健康事业做更大贡献。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延长慢病患者的生命,更是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凝聚更多的力量,共同推动慢病康复事业的发展。”分会秘书长最后强调。
夕阳西下,修思院的青砖黛瓦映衬着与会者踌躇满志的身影。这场持续半天的交流,既是对既往成绩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正如参会专家所言,当科技创新的浪潮遇上健康中国的时代命题,慢病防治这场持久战,正迎来破局的关键转折。
编者手记:
在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变迁的双重压力下,慢性病防治已成为全民健康的重要课题。宁波此次调研活动启示我们:破解慢病难题,既需要医疗技术的突破,更离不开系统思维的革新。当医疗机构、健康科技企业、地方政府拧成一股绳,宁波市一幅“防诊治康”一体化的健康图景正徐徐展开,这或许正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层答案。